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王國的驕傲,被稱為日本彩電產業“新3S”的索尼、松下、夏普(他們的英文名字的首字母都是‘S’),在2011年,以及今年來糟糕的業績表現,已經不得不讓人們重新審視,昔日日本企業引以為傲“垂直整合”模式的適用性。對彩電產業垂直整合的戰略方式的再思考,將有助于避免其他企業重蹈日系“新3S”的覆轍。
3S巨虧的陰霾
2012年3月,松下發布了2011年的年度財報,以7720億日元(約合96.7億美元)一舉創下了繼1918年成立以來的最嚴重虧損紀錄。索尼5月10日公布的財報數字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為止的2011財政年度,該公司凈虧損4566.6億日元(約合57.3億美元),雖然比較松下的成績“略好”,但是也創下了該公司新的虧損歷史紀錄。
而作為液晶時代從二線陣營新崛起的新貴,夏普的境況更為糟糕。4月27日夏普的官方消息,2011財年年報顯示,夏普2011財年銷售收入30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8.7%;凈利潤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同樣刷新了公司最大虧損紀錄,超過2008年虧損1300億日圓的記錄。夏普的全球業務量低于索尼,更低于松下。這使得3S中表面虧損數據最低的夏普,卻是“真正的重災區”。
2012年,不好的數據還在繼續。
2012年第一財季(4-6月)業績報告顯示,索尼凈虧損24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41億元),和上年同期凈虧15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62億元)相比,虧損額增加58.7%。索尼虧損的原因在于游戲機、TV和DC(小型數碼相機)業務的低迷。其中,液晶電視在年初預計將繼續下滑11%至1750萬臺的基礎上,官方預測數據再次下調至1550萬臺(年減21%)。游戲機和DC的官方預測數據更出現巨大的下滑。
夏普發布的2012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12年4月至6月,夏普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58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3.26億元),同比下降28.4%;營業收入虧損94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6.59億元,這一數字超過2008年的600億日圓,再創歷史新高),經常性利潤虧損103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4.48億元),最終赤字13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2.64億元),同比去年擴大2.8倍。夏普巨虧的原因在于,AV(液晶電視)和液晶面板業務出現的銷售收入大幅下滑虧損(電視業務虧損202億日元,面板業務虧損634億日元),此外在2011年虧損的基礎上展開的業務重組也導致了巨額的虧損和提計的發生——這方面的損失超過2008年夏普投資先鋒失策造成的一次性提計500億日圓的損失。
另外,作為夏普主業,曾經占到夏普銷售額六成的以上的液晶電視業務,2012年預測銷售數量再次下調至800萬臺(年減38.4%)——這將是日本彩電五虎(索尼、松下、夏普、東芝、日立)中較低的預測數值,按照2011年全球市場分布,不足千萬臺的銷量將可能使得夏普從2011年的全球第五大彩電企業,一舉跌出市場前十。
3S中,2012財年第一財季,境況最好的是松下:根據松下近日發布的201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該公司終于實現扭虧為盈,最終利潤為12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42億元),這也是松下自2010年10-12月期開始連續6個季度持續虧損后的首次盈利。面對此前的困境,松下一直在大規模裁員,裁撤人員超過3.6萬,上演了日本制造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裁員。前期對超薄電視和半導體業務實施裁員收縮、等離子面板廠部分停止運營、固定成本投入減少等一系列調整措施被認為是松下扭虧的關鍵。但是,分析認為,松下這種減法扭虧的可持續性,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