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索尼之手機
2012年,索尼另一個大動作是結束了與愛立信在手機市場的十年合作。雖然索愛的合作,令索尼音樂手機在2007年曾經短暫輝煌,但是此后的智能時代的四年虧損已經將二者繼續合作的默契消磨干凈。
巨虧之下,巨資取得索愛手機,愛立信的50%股權,更為重要原因則在于,索尼擁有這樣的認識:智能、手機、平板,這些概念將是索尼復興的核心點。同時,索尼也需要結束愛立信和索尼在索愛手機戰略上的分歧。
索尼以15億美元購買了愛立信持有的索尼愛立信半數股份以增強其在全球手機市場中的競爭力,并計劃于未來3年將手機業務的營收擴大至1.8萬億日元(約合222億美元),并成為手機行業的領先者。但是,索尼這一計劃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則是“時間不在索尼這一邊”!
今年6月30日的的第一財季中,索尼的移動部門營收猛增133%至36億美元,但卻出現了3.56億美元的營業虧損。導致業務猛增的原因是低價產品的暢銷,這卻也是導致虧損的原因之一。
進入2012年,全球手機市場已經進入智能機逐漸普及的階段。這一階段,成本競爭正在成為關鍵性的取勝優勢。
智能手機市場,三星、蘋果已經完成對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分割。在這一領域市場已經成熟到容不下索尼繼續成長。因此,中端、低端,普及型市場,千元機都在成為索尼的可選項和必選項。但是,普及市場的肉搏戰中,索尼也未必占盡優勢。因為PC巨頭、中國華為、中興為代表的電信設備商的影響力比索尼更大。
今年上半年,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等國產品牌由于精耕千元手機市場,助推國產手機品牌的國內市場份額接近50%,誘發國外手機品牌拋棄此前的觀望態度,紛紛表達出進軍千元手機市場的愿望。目前,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HTC的首批千元手機已經上市,預計將加大千元市場的投入。
最艱難的是,全球手機市場中索尼的市場占有率只有1.9%,相當于三星、諾基亞的十分之一作用,也低于中興、蘋果、華為、LG等企業,甚至和新興的HTC幾乎相當。這種市場格局表明,索尼在全球市場很難進入手機市場一線陣營,同時在二線企業中的競爭力也不足。較小的市場份額,使得索尼在智能機取代功能機的替換市場中不占先天優勢(這一競爭面上,諾基亞依然是王者)。
同時,由于沒有電信商的背景(此前的合作者,愛立信是全球重要的電信設備商),在移動網絡運營商的定制和合作市場,索尼并不占優勢;索尼手機產品的制造成本高于中國大陸的中興、華為等企業;在關鍵零組件和軟件產品設計、生產實力上,尤其是半導體部件的采購話語權上,索尼不及三星、諾基亞和蘋果。
不過,即便困難更大一些,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也將是索尼的必爭之地:因為智能手機還意味著其他的內涵。2012年度將爭取把智能手機的全球銷量較上年度提升51%,達到約3400。
今年8月,索尼將年度便攜游戲機銷售目標下調400萬臺,為1200萬臺;小型數碼相機下調300萬部,為1800萬部——二者都是索尼的優勢市場、優勢產品。索尼公司業務執行董事神戶司郎指出:“智能手機占去了游戲機和數碼相機的部分市場”。事實上,關于未來便攜的數碼相機DC和類似于PSP這樣的掌上游戲機被智能手機取代的論斷早已提出。只不過目前,索尼的銷售數據,進一步證實了這種判斷的正確性。
智能手機將占領很大的掌上娛樂、影音設備市場,甚至未來的部分家用DV產品市場。平板電腦自部分取代便攜性,尤其是13英寸級別的筆記本電腦市場。這是未來數碼市場的一個不可逆趨勢。而索尼要想保持這部分市場的占有率,就必須將智能手機這個“阿斗”扶起來。
在另一方面,索尼音樂銷售業務已經多年低迷,并且業績下滑。導致這一后果的原因很簡單:索尼此前引以為豪的音樂手機市場份額的丟失!而未來智能手機還將涉及除了音樂之外的電影、電子書、媒體內容,索尼擅長的游戲等內容和軟件業務的銷售!悄苁謾C不僅意味著一款產品,更意味著一個“平臺”!
因此,如果是掉了智能手機市場,索尼則會在更多的數碼硬件、關鍵和內容市場面臨挑戰,和難以逆轉的劣勢。這自然是索尼不可接受的。因此,智能手機才會成為平井一夫主導的索尼復興之路的關鍵和排位第一的“產品”。